回國一年后,文史學院劉紅老師仍然會時不時地“神游”到薩格勒布大學文學院的課堂上。那個充滿驚喜、感動、“意外”的課堂,她為之付出了三年心血。同樣是傳道授業解惑,“教師”的身份在那里仿佛有不一樣的注解?!爱斒崂怼冻觥捅P點‘收獲’同步進行時,我常常會感慨,公派支教這三年,奉獻之余,收獲最多的反而是我自己?!敝烀?,劉紅眉眼彎彎,笑聲中浸透了暖暖的親切。
漢語搭橋 結緣薩格勒布
比起清邁用豐饒植被和慷慨日光吸引游客,薩格勒布本身就是一座令人驚嘆的“博物館”。
作為克羅地亞首都,薩格勒布在歐洲那些著名的古城舊都面前并不算特別突出。不過,當地人對于歷史與傳統有著超乎尋常的珍視。200多座博物館記錄下整座城市的歷史,也凸顯了克羅地亞人對生活的熱愛。
古老厚重的城墻、斑斑駁駁的石板路、宏偉的哥特式教堂、神秘的巴洛克式古堡。從蒸汽機時代便已存在的纜車,沿著老舊的索道運行著;運營了130多年的有軌電車仍在老城里日夜穿梭……
時間在這里似乎不是一個特定的“變量”。
當劉紅第一次站在克羅地亞薩格勒布大學面前時,這位來自濰坊學院的國家公派漢語教師,將原定兩年的支教計劃盤算得“門兒清”。
“我從2002年起為留學生講授漢語綜合課。學校從2007年開設漢語國際教育專業,我又教授包括詞匯學、語言與文化、跨文化交際在內的專業課?!睂虒W任務拆解地越細致,劉紅越是盼著能有一次站上國外課堂的機會?!拔蚁朐鲩L一些閱歷,豐富我的課堂教學,讓國內的學生在看書本學知識的同時,能通過我的切身體會,打開更為廣闊的視野?!?/p>
機會在2018年出現了??肆_地亞薩格勒布大學人文學院想申報漢語系,需要能夠進行課程設計的漢語老師。劉紅得知后,主動提出申請,順利成為一名國家公派漢語老師,并于2019年2月抵達崗位,開始了計劃為期“兩年”的海外漢語支教工作。
海外支教,被戲稱為一場“世界遇見你,你認識世界”的旅程。
薩格勒布大學位于克羅地亞首都,是克羅地亞共和國一所公立高等教育機構,是該地區最大、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。
人文學院是個“外國語學院”,開設50多種語言教學,每個語言有三個年級。其中,漢語作為小語種課,人數比較少,一個年級僅有一個班,每個班只有8、9個學生。
克羅地亞國土面積5.7萬平方公里,人口約380萬人,常住華人1500人左右?!皩τ诋數厝藖碚f,漢語太難了。而且很多人對中國不是很了解,學生們經常會問我一些像是‘中國男人回家后不做飯嗎?’‘介紹家庭成員時為什么要先介紹爸爸媽媽?’之類的問題,文化的差異和相對閉塞的信息交流,讓漢語在當地成為小語種,我也成了當地人眼中比較‘稀有’的‘外國人’?!币坏巧想娷?,就能吸引到小孩子們齊刷刷的好奇探究的目光,這讓劉紅格外開心,也在不斷提醒著她:無論講授漢語課程,還是傳播中國文化,這條路,長著呢!
做足準備,收拾齊整,站上講臺,翻開課本,劉紅愣住了。
這里使用的教材跟國內是一樣的;然而與中國學生每個學期都有新教材不同,這些課本竟然是2000年初的老舊版本。
在2019年的當下,講解近20年前的老教材,看著學生們好奇又期待的眼神,劉紅內心涌起了何止一萬個不甘。
當年暑假,正好有一個國際會議在上海召開,劉紅借機申請回國,參會的同時到處搜羅課本。返程時,她的登機箱和書包里,塞進了20多公斤教材,全部是最新版本。車馬勞頓,風塵仆仆,終于卸下書包,她的肩膀勒出了深深淺淺的紅印子。
復印教材、排出課表,劉紅開始給薩格勒布大學人文學院漢學輔修專業一、二年級的學生講授漢語綜合課。
綜合課主要講授語音、詞匯、語法,從漢語拼音開始,到筆順筆畫,再到一些簡單的句子,和一些實用性強的語法。詞匯貫穿教學始終?!懊總€星期一年級安排8節課,二年級6節課,從最簡單最常用的字詞開始,逐漸增加難度。課程排得很集中也很密集,同學們積極性特別高?!?/p>
重任在肩 三年沒有中斷過一次課程
每個星期5天課,每天18:30至21:30,師生雙方在一個又一個3小時里不斷加深對彼此的了解。歡樂融洽的氛圍洋溢在教學細節里,劉紅主導課堂進度的同時,也開始嘗試了解和接納當地文化,并將來自遙遠中國的文化點滴融入其中。
時間分秒過去,新的學期開始了。線下課堂教學兩周后,新冠肺炎疫情洶涌而至。全球進入疫情高發期,這一階段歐洲是世界疫情的重災區,克羅地亞作為旅游國家,疫情形勢更為嚴峻。迫于疫情,2020年3月16日至5月9日,克羅地亞全國開展了一輪嚴格封控。
不能出門,不能線下教學,一個人租住在47平一室一廳的老舊公寓里,劉紅感受到從未有過的恐懼和孤獨。
由于近7個小時的時差,當地上午正是國內后半夜,不能找人聊天,沒有課程安排,備完課后,看著窗外空無一人的街道,劉紅的心就像公寓旁邊的電車軌道,慢慢長出“荒草”。
她開始失眠,像“敬妃”一樣一遍遍數著地板格子。為了保持足夠的運動量,她每天在臥室和客廳之間的走廊上“瘋狂”溜達,一共只有20步左右的“單程”距離,她聽著音樂,每天硬是能刷出1萬7千步,短短一個月時間就把一雙地板拖鞋磨出很“夸張”的洞。
本以為疫情封控已足夠煎熬,沒想到當地時間3月22日6:20左右,一場震中距離所住公寓只有3公里的5.3級地震,再次拉扯著劉紅脆弱的神經。
短短24秒,床在晃,燈在晃,櫥子晃到將要傾倒,老舊的墻面出現裂痕,劉紅瞬間頭發炸根。
意識到地震,她匆忙拿上羽絨服,抓起手機往樓下沖。第一時間與教育部漢辦項目官員聯系匯報,工作群里的老師們讓她帶好能證明自己身份的有效證件??粗掷锞o握的一個手機,劉紅掉頭跑回公寓翻找證件。心有余悸地回到樓前空地,眼看著鄰居們背著背包,互相安慰,只有自己左手手機、右手證件,劉紅咬咬牙,又一頭扎進公寓。
氣喘吁吁還沒站定,第二次余震緊趕著“追”過來。4.9級的地震發出群蜂一樣的轟鳴聲,周圍人群紛紛蹲下,劉紅連忙學著大家的樣子,抱著大書包蹲在地上,把頭深深埋在臂膀間,很久不敢抬起來,只有眼淚默默砸在地上,消弭在塵土里。
盯著墻上嚴重的裂縫,劉紅晚上更睡不著覺了。
為了應對隨時可能到來的余震,她找到屋里的承重墻,在床鋪和墻之間狹小的縫隙里,塞進兩床被子,湊合著睡了兩個星期。
挨到解封后,她在距離學校很近的地方找到一處很新的房子,用最短的時間搬了進去。2020年12月29日,當一場6.3級的地震再次來襲時,劉紅已經能“熟練”地躲進面積最小的儲藏室里,還能在來回撞墻中拿著橫波和縱波的區別來“自娛自樂”一把。
這些驚心動魄的經歷和艱難的心路歷程,劉紅只敢分享跟自己的丈夫,也唯有她的“大男人”能從那些絮絮叨叨里,讀懂這個“小女人”內心深處的恐懼和孤獨。
“我的先生扛起了家里全副擔子,我身處‘前線’,只剩下一個任務:全力確保教學工作按計劃正常開展?!绷顒⒓t無比欣慰的是,即便作為小語種課,除了2020年3月至6月疫情封控期間采用線上教學外,其他時間均為漢語課堂面授教學。經歷兩次地震,震后很多老師取消了課程,但是她堅持授課,從沒有中斷過一次漢語課。
“未知的經歷竟然激發出這般勇氣和潛力,這讓我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。我很開心看到這樣的自己,也讓我對堅守責任感到非常驕傲?!被叵肫鹉嵌螘r日,劉紅笑的像個孩子。
教學相長 希望你們也能愛上我的祖國和家鄉
原定兩年的支教計劃,變成了三年。
從初級漢語綜合,到中級漢語綜合,再到HSK漢語標準教程4級,加上聽力課、閱讀課,在學生和同事們眼中,劉紅像是承建克羅地亞佩列沙茨大橋的中國路橋一樣,不斷刷新專屬于“基建狂魔”的中國質量和中國速度。
不同的是,中國路橋克服疫情停工的困難,用兩年時間建成一座長2449米、寬22.5米的跨海大橋。
劉紅在3年時間里,幫助薩格勒布大學人文學院完成了“3+2”(3年本科,2年碩士)漢語專業的申報工作,策劃了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,撰寫了本科階段所有漢語課程的課程大綱,結束了二十多年來漢語專業在克羅地亞僅僅是輔修專業的歷史。
劉紅說,她喜歡接受挑戰,各種各樣的挑戰。
備課時,她更看重“備”學生。課件里出現的詞匯,會是哪個學生的知識盲點,他們的掌握情況如何,會提出哪些問題,這些統統都在劉紅的考慮范圍之內。
課堂上,“每次他們提出‘超綱’問題,我都格外興奮,讓他們掌握更多新知識的同時,我也從他們身上受到很大啟發?!?/p>
課后,劉紅與學生經常交流互動。面對課本上“包子、餃子、饅頭”之類的詞匯,劉紅干脆來個“現場教學”?!皩W生很喜歡吃我包的餃子。每次都要做很多,讓他們吃飽吃好,還要帶走?!眲⒓t笑著說,“我是濰坊人,我還做過濰坊肉火燒給他們品嘗,雖然不是很成功,但是大家顯然很‘買賬’?!?/p>
“濰坊肉火燒很像‘派’,但是這個派為什么不是甜的?”
“中國女人婚后不用像克羅地亞女人一樣,改成夫姓嗎?”
“中國不是很落后嗎?濰坊怎么會有那么多高樓大廈?老師是在吹牛啦!”
“我喜歡風箏!濰坊竟然是世界風箏之都?太不可思議了!”
閉上眼睛,劉紅總能回想起第一堂課進行自我介紹。
介紹完自己,介紹中國和山東,介紹山東的孔子、泰山,介紹她的家鄉濰坊;展示北京、上海、廣州、西安等地的標志性建筑物圖片,跟大家暢聊青島啤酒走向世界;打開幾張花花綠綠的楊家埠木版年畫,學生們紛紛發出驚艷的贊嘆聲;點開濰坊的城市景觀圖,告訴大家,濰坊市區人口已然是薩格勒布總人口的3倍多。薩格勒布是首都,也是克羅地亞最大的城市。
關于濰坊和山東的一切,從劉紅嘴里講出來,都是津津有味的,那是她的家鄉,她愿意向所有人講述“她”的美好,通過講授漢語,在更多人心里埋下一顆屬于“中國”的種子。
于是,在傳承和推廣中國文化的道路上,劉紅的步伐走得更為堅定。
她指導學生參加第二十屆世界大學生“漢語橋”比賽并獲得克羅地亞賽區冠軍,本人榮獲優秀指導教師稱號。
她聯合法國、德國、西班牙、塞爾維亞等國的師生進行了大學生海外實踐教學可行性考察和研究,完成了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“‘一帶一路’建設背景下新工科人才培養海外實踐教學探索與研究”。
她教學生們了解京劇、做剪紙,學生們的剪紙作品被她陳列展覽,收效甚好。
她積極傳播中國茶文化、中國古典音樂、中國飲食文化、八大菜系等,寓教于樂的方式讓越來越多的克羅地亞人主動了解中國,喜歡上了中國和中國文化。
她的學生中,僅2019年就有4人成功申請了中國的碩士或博士并到中國留學深造。2023年暑假期間,她的5個在中國留學的學生約好了要到濰坊找她,“到劉老師的家鄉走一走看一看,感受那里的風土人情?!?/p>
對劉紅來說,這當然是最自豪最快樂的事。
“我就說嘛,三年公派支教,奉獻之余,收獲最多的反而是我自己。是這個意思不?” (陳鳴飛)
_Related news
2023-12-03
2023-12-02
2023-12-02
2023-12-02
2023-12-02
2023-12-02
2023-12-01
2023-12-01
微信公眾號
濰院小程序
Copyright ? 2005-2022 版權所有:濰坊學院 魯公網安備 37079402000792號 魯ICP備05002384號-1